
又1部零差评的纪录片火了!豆瓣燃炸9.9分,看到饱受折磨的动物,我的良知痛了......
这是司马推送的第604个与众不同的人
16年后,我们终究迎来了《蓝色星球2》。这是BBC与我们约定好的,也是他们和海洋约定好的。
5年光阴,1千8百2105天,4万3千8百个小时.....摄制组去了39个国家,经历了123场冒险,水下拍摄总计6000多个小时,用最真实的镜头记录下海洋里正在静悄悄产生的1切。
司马不能不佩服BBC,他们总是有这样的本事,即便是不会说话的小鱼或是珊瑚,都能被他们拍成有血有肉有故事的生灵。而最使人窒息的是这些看似自由自在的生物,竟然在海底忍耐着各种各样的折磨,而这1切仿佛都与我们有关。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乌鸦电影(crowmovie), 转载授权请与原作者联系
有这样1部影片,豆瓣9.9分,
IMDB9.7分,近乎零差评。
片中有大尺度性爱、有血腥残杀、
有诡计诡计、有眽眽温情、
有各种匪夷所思的变态行动...
它就是BBC纪录片团队的又1力作:
《蓝色星球2》
壹 €€ 你和我,相遇了
日本,北部的海底丛林。
当海水的温度升到16℃,对金黄突额隆头鱼来讲:淫乱的时候到了!
这只雄性隆头鱼,身长1米,体重105千克,妥妥的高富帅,它自信满满的来到雌鱼身旁,本想大展雄风,没想到,居然被雌鱼谢绝了。
这只雌鱼极为高冷,
对高富帅的求爱无动于中。
它的高冷不是没有底气,
接下来它要让大家见识1下,
甚么叫“女大108变”。
短短数月内,
雌鱼体内1种特殊的酶停止工作,
雄性荷尔蒙开始循环,它的头膨胀起来,
下颚变长:它变性了!成了1条雄鱼!
变性以后,
它将与这只雄鱼争取地盘和配偶。
而那只寻求它的雄鱼则很崩溃:
上1秒想上它,下1秒变成了兄弟。
南极,千米以下的深海。
黑暗中,生长着世界上最美的海绵,
它是所有海底生物梦寐以求的豪宅:
维纳斯花篮。
在很久很久之前,
这栋豪宅里就住进了1对夫妻:
对虾夫妇。
这对虾夫妇的相遇进程,很浪漫。
还是小虾米时,
他们就被海流送进了这栋豪宅,
在浩大的海洋里,小小的它们找到了彼此,
共同决定:在此定居,厮守1生。
在豪宅里,它们能躲过捕食者,
还能吃到食品颗粒。
如今,雌虾就要当妈妈了,
当它体内的虾卵孵化,幼虾就会离开父母,
走出豪宅,自己闯天下去。
但这对夫妇不会离开,
由于他们体积太大,
已游不出细密的海绵墙。
老两口将在豪宅里厮守毕生,相伴至死。
海洋虽然很大很大,
但它们的需求却很少很少:
1栋房子,1个爱人,足矣。
南亚,马尔代夫。
鞍背小丑鱼1家游荡了很久,
这天它们终究找到了绝佳的住处:地毯海葵。
地毯海昆明劳保工作服葵的触手带有剧毒,
但恰恰对小丑鱼没有任何作用,
因此这1家小丑鱼可以在此安生。
这家小丑鱼中,
怀有身孕的妈妈具有绝对的话语权,
因此鱼爸爸必须包揽全部家务...
此时,鱼爸爸面临1个巨大的挑战:
松软的海葵,不合适老婆生产,
它必须打造1个结实的产床。
正巧有1只椰子壳躺在附近,
鱼爸爸1眼就相中这个产床。
但椰子壳太重,鱼爸爸没法独自搬动,
这个不让人省心的老公,只能向孕妇求助。
两夫妻齐心协力,你推1下,
我挪1下,硬是把椰子壳搬回了家。
鱼妈妈同样成功地产下了宝宝。
贰 €€ 为了孩子,献出了生命
南太平洋,法属波利尼亚。
革鳞€€已成年,它必须去异性聚集的地方相亲:陡坡。
陡坡,不计其数只雌鱼在这里聚集,
是相亲的好地方,但也是危险之地,
由于这里聚集了1大群饥饿的沙鱼。
配对成功的情侣们,
其实不急着行房,
他们在等待更恰当的时机...
别急啊,死鬼!还没到时候
涨潮了,雌鱼以最快的速度游向海面,
1边游动1边排出卵子,
雄鱼紧随其后,排出精子,
希望自己的血脉得以延续。
沙鱼知道,开饭的时间到了,
它们绝不费力就可以吃得满嘴流油。
革鳞€€很清楚,这样的行动无异于自杀,
但它们已做好了准备:
为传宗接代,献诞生命。
即使如此,受精成功的数10亿的鱼卵,
绝大多数也会被吃掉...
但少数受精卵会幸存下来,孕育出新的生命,
革鳞€€1族得以延续。
这里是生命结束的地方,
也是生命开始的地方。
南极,南乔治亚岛。
信天翁夫妇,在海上各自漂泊了1年。
只有每一年的春季,他们才能短暂重聚。
这对年近410的老夫妇,
将在这里产下此生最后的孩子,
它们打算为小儿子创造最好的条件。
小别胜新婚,先温存1下再说
在孩子不能独立前,
老两口必须不断寻食,定期豢养,极为艰巨:
它们必须搜索上万平方千米,
才能找到1餐饭食。
直到9个月后,孩子终究可以独当1面,
它将离开自己的父母,开始自己的鸟生。
而年老的父母则在把孩子拉扯大以后,
离开岛屿,消失无踪,永不相见...
北极。这只在悬崖上安家的海鹦,
既是渔夫,也是父亲。
宝宝的胃口很大,每天要吃5顿,
他和老婆轮番出去寻食,现在轮到它了。
在北极,要找到1条鱼其实不容易。
海鹦爸爸要花1个多小时,
飞到48千米以外,
由于那里有资源丰富的渔场。
回家路途其实不平坦,
经常有匪徒出没:短尾贼鸥。
它们是臭名昭著的无赖,
从不捕猎,职业车匪路霸,
专门从他人嘴里抢食品。
海鹦爸爸被1只贼鸥盯上了,
它只有1招可以对付这些无赖,
呆在水里,贼鸥惧怕落水,会停止攻击。
但总呆在海面,也不是办法,
家里还有孩子等着饭吃啊!
环顾周围,它只能看准时机,随时出逃。
海鹦爸爸的最后1次加速,甩掉盗贼,
经过3个小时的折腾,它终究安全到家。
但面对1天要吃5顿的孩子,
爸爸只能稍作休息,就要再度动身...
叁 €€ 鲸鱼宝宝,被毒死了
欧洲,大西洋水域 。
有1群短肢领航鲸,在海洋里没有甚么生物,比它们更有家庭观念。
由于领航鲸的脑袋很大,脑部发育得很好,
所以它们是有感情的。
但是,在残暴凶险的海洋中,
有感情,其实不是1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这只鲸鱼妈妈,前不久产下幼子,不幸的是,孩子刚诞生不久就夭折了。
新手妈妈不相信宝宝已夭折的事实,它抱着孩子在水中游了1天又1天...宝宝的尸体已腐烂,但它执意要将宝宝留在身旁。
领航鲸的其他家庭成员,
在1旁相互抚慰,
它们都在为宝宝的死而难过。
宝宝的死,和鲸鱼妈妈的乳汁相干,
这只鲸鱼妈妈误食了海洋中的塑料垃圾,
乳汁产生毒素,它毒死了自己的孩子。
现今世界上的所有海洋生物,
都必须面对1个严峻的问题:塑料。
人类每一年向海洋倾倒800万吨塑料垃圾,
对海洋生物而言,它们是最致命的事物。
北极。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海象活动的海冰不断熔化收缩。
它们不能不去到陆地上活动,
但危机4伏的陆地,
随时都有饥饿的北极熊在虎视眈眈。
泡在冰水里的海象妈妈,
抱着自己80千克的宝宝,
正在寻觅1块可供自己和孩子休息的浮冰。
但它来晚了,所有浮冰都被其他海象占据。
海象妈妈游过1块又1块浮冰,
但没有海象愿意接纳它们母子,
它的精力正渐渐耗尽...
失望的母亲,
决定硬挤上1块躺满海象的浮冰,
可由于争取太过剧烈,浮冰碎裂,
这下大家都失去了容身之所。
过去的310年,
由于人类活动酿成的气候变暖,
冰川面积在夏季减少了40%。
海象们想要1个居住之地的需求,愈来愈难。
肆 €€ 他在氧气罩里哭
加勒比海,特立尼达小渔村。
每一年6月,彼得斯就很繁忙,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要做同1件事:昼夜在海滩上巡查。
不是为了防小偷,
也不是为了保护村民,
由于1群大家伙将要光临他们的渔村:
棱皮龟。
每一年6月,棱皮龟都要跑到海滩上产卵,大体积的棱皮龟,很容易遭受攻击,这样的攻击不但来自动物界,同时也来自人类。
在这个小渔村,曾每一个人都捕食龟肉,每家每户的冰箱,常常塞满了成堆的龟肉,彼得斯家也不例外。
但近几年,棱皮龟的数量灾害性的降落。彼得斯意想到,他从小吃到大的海龟,濒临灭绝。
守护海龟的任务其实不简单,乃至有生命危险。彼得斯说:有人辱骂我,诅咒我,乃至想用刀砍我。
彼得斯要想救这些海龟,
必须赢得全部村庄的支持。
将海龟列为旅游观光项目,是唯1的选择,
他必须让村民认识到,
海龟除能吃,还有其他价值。
彼得斯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村民停止捕杀海龟,加入保护的行列中来。目前,彼得斯的村庄,是全球棱皮龟最多的地方,已超过了500只。
完成这1壮举,彼得斯用了20年。
澳大利亚,大堡礁。
艾利克斯,自小生长都在大堡礁附近,爱好潜水的他,对珊瑚礁可谓是如数家珍。
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上升,高温使珊瑚礁失去营养来源,它们迅速白化,相继死去。
在大堡礁蜥蜴岛,约90%的珊瑚都已死去。
艾利克斯说:当看到这片白化的珊瑚时,我在氧气罩里哭了。
2016年起,澳大利亚大堡礁浅水区,约3分之2的珊瑚都出现了退色的情况,曾1度冷冷清清的海底城市,渐渐变成了荒凉的废墟,栖息在珊瑚里的生物,无家可归。
这部《蓝色星球2》,豆瓣评分高达9.9,
是1部只看10分钟就可以打5星的神作。
BBC纪录片团队用了4年时间,
从热带的温暖水域,到极地的冰冷海洋,
从波涛汹涌的海面,到暗流涌动的海底...
他们的足迹,遍及每片大洋。
新的拍摄技术,让我们能够看到:
近乎永生的管水母、海洋中的雪景、
脑袋透明的深海鱼、冲浪为乐的海豚、
喊上兄弟1起捕食的海狮...
尽人皆知,BBC喜欢和死磕,
这次为了到达极致的拍摄,
他们乃至潜入南极洲1千米海底...
这是从未有人尝试过的举动,制片人奥尔拉说:我们不知道底下有甚么,我们要去的地方是1片未知之地。
这在技术上是1项重大挑战,那里的水温只有零下1.8摄氏度,没人能确切的知道,潜水艇在这样极真个环境中,会产生甚么。
提到BBC的纪录片,
不能不提1个人:大卫€€爱登堡。
如今已91岁高龄的他,本可安享晚年,
可他依然跟随团队,在炙烤的海滩上,
痛诉塑料对海洋的侵害;
躺在加勒比海岸上,
被海龟甩1脸不明物体...
覆盖了地球70%表面积的海洋,让我们心生畏敬、好奇,也感到恐惧,海洋中的洋流能将太阳的热量自赤道向两极传递,保持着全球各处适合的气候。
海洋,让这个世界生机勃勃。但是数千年来,相对稳定的海洋环境,正在产生剧烈变化。
4年的拍摄,BBC团队发现,
海洋,和海洋生物,
它们正在被迫改变:
海象从冰川向陆地迁移;
海鸟误食塑料垃圾;珊瑚白化死亡;
靠声音寻回故土的鱼儿,
由于人类制造的噪音,再也没法回到故乡...
它们在海洋里生存了上亿年,
现在,
它们必须改变延续了千万年的生活方式,
就是由于我们:
爬上食品链顶端,无所不能的人类。
僧帽水母
在这部《蓝色星球2》里,没有剧本,没有布景,没有演员,只有1个个鲜活的生命。当我们站在食品链顶端,俯视着这些“低等生物”,看着它们走向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悬崖峭壁、或我们的餐桌...
我们是大自然的暴君,主宰着它们的生命,掌控着对它们生杀予夺的权利。
我们肆意践踏这颗蓝色的星球:
太平洋上的垃圾超过350万平方千米,
超过印度国土面积;
每一年有1500万海洋生物因塑料垃圾死亡;
每一年归入海洋的重金属汞4000万吨;
每一年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1000万吨…
中途岛信天翁尸体体内没法消化的塑胶|摄影:Chris Jordan
如此聪明的我们,仿佛没成心识到,今天我们对这个星球犯下的罪行,终有1天会回到我们自己身上。
我记得《3体》里有这样1句话:1个人不可能毁灭1个星球,如果这个世界毁灭了,那是所有人,包括活着的和死去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