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作服定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搭配技巧

为了跟大家更好地沟通中国古代建筑的高科技,我可能需要画1些图 - 王南 1席第568...屋顶秧田工

作者: 时间:2018-05-26 03:46:59 点击:
为了跟大家更好地沟通中国古代建筑的高科技,我可能需要画1些图 | 王南 1席第568... 王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师。所以如果我们把西方的杰作和中国的杰作放在1起的时候,就非常清楚了:所谓的黄金分割是西方建筑美的密码,它造成了帕提农神庙1种永久的和谐;中国古人则用天圆地方的这类观念来建造出佛光寺大殿这样的建筑,一样到达了和谐完善的地步。可以说帕提农神庙和佛光寺大殿是中西建筑史上美的代言人,它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带着自己文化“营建的密码”。营建密码王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王南,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工作,我研究的是中国古建筑。由于我是学建筑的,所以比较重视演讲的空间。我发现1席的编导们画了1个圈,让我们讲者站在中间。这就让我想起刚才那个孙悟空(柒先生的墙绘作品)。孙悟空曾画过1个圈,让唐僧站


王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师。


所以如果我们把西方的杰作和中国的杰作放在1起的时候,就非常清楚了:所谓的黄金分割是西方建筑美的密码,它造成了帕提农神庙1种永久的和谐;中国古人则用天圆地方的这类观念来建造出佛光寺大殿这样的建筑,一样到达了和谐完善的地步。可以说帕提农神庙和佛光寺大殿是中西建筑史上美的代言人,它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带着自己文化“营建的密码”。




营建密码

王南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王南,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工作,我研究的是中国古建筑。

由于我是学建筑的,所以比较重视演讲的空间。我发现1席的编导们画了1个圈,让我们讲者站在中间。这就让我想起刚才那个孙悟空(柒先生的墙绘作品)。孙悟空曾画过1个圈,让唐僧站在中间,所以我们这些滔滔不绝的演讲者,就像《大话西游》里面那个唐僧。

如果从中国古建筑的角度讲,站在这么1个圆的中心演讲,有1种在天坛中间祭天的神圣感觉。1席的Logo叫人文、科技、白天梦,今天我的演讲正好也分这3个部份。我们先从人文开始。

1925年梁思成是24岁,他当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念建筑。这1年他的父亲梁启超给他寄来1本巨著,是北宋李诫写的《营建法式》。


▲《营建法式》(陶本)书影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建学社记念馆供图)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建筑靠师徒口传心授,很少写成书,所以能够传世的古建筑的专著可谓凤毛麟角,《营建法式》是里面最最重要的1本。

我们可以想象年轻的梁思成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像得到武功秘笈1样,非常非常地开心。可是接下来就是巨大的反差,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本书像天书1样没法读懂,由于是北宋时期的书嘛。


▲《营建法式》(陶本)大木作制造图样之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建学社记念馆供图)


可是这件事情就在梁思故意中埋下1粒种子,他特别希望通过研究中国古建筑来破译这本天书。

1930年梁思成加入了中国营建学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1个专门研究古建筑的学术机构。1931年的时候他升官了,当到了法式部的主任,顾名思义他就是专攻《营建法式》。


▲ 1931年梁思成在北平中央公园中国营建学社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建学社记念馆供图)


由于这本书创作在北宋时期,所以梁思成和他的同事们就在中华大地上遍寻唐宋辽金时期的古建筑。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其中最重要的3座建筑,分别是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还有5台山的佛光寺大殿。

应当说梁思成非常地荣幸,1932年他才第1次古建筑考察(指专门寻访唐宋辽金建筑),竟然就发现了独乐寺观音阁。


▲ 独乐寺观音阁正面全景


这座楼阁建于公元984年,是1座辽代的楼阁,而且唐风犹存。用梁思成的话说,这个建筑最有特点的是它外观酷似敦煌壁画里面的唐朝楼阁,如果是1个熟习敦煌壁画的人骤见此阁,就像身临极乐净土1样。

这座建筑更精彩的地方是它的室内。它实际上是为1个高16米的观音巨像量身定做的楼阁,信徒首先可以在楼阁的底层仰视观音,然后中间还有1个暗层,可以绕着观音的腰部1圈。


▲ 观音阁内101面观音立像


最后来到顶层的时候,可以近距离地欣赏观音的真容,非常地震动人心。


▲ 观音阁内101面观音立像近景


梁思成把这座建筑浑身上下进行了仔细的测绘,而且用了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写下了洋洋数万言的考察报告《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在这个考察报告当中画了1大批精美的图纸,包括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巨幅的水彩渲染图。


▲ 梁思成绘制的独乐寺观音阁渲染图

(源自《蓟县独乐寺》)


还把这个楼阁浑身上下成百上千构件都表现出来的剖面图。


▲ 观音阁纵剖面图

(源自《梁思成图象中国建筑史手绘图》)


固然还有非常多的斗€€详图。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身上的斗€€1共有24种之多。


▲ 中国营建学社独乐寺观音阁斗€€测绘图

(源自《蓟县独乐寺》)


更重要的是,在这次的研究当中,他已接近破译法式的秘密了。现在我们先按下不表,待会科技的部份再展开讨论。

在梁思成的古建筑考察生涯当中最惊险的1次,是测绘应县木塔。应县木塔有67米多高,是现今世界上现存的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在它所处的那个时期,也就是辽代,它的地位大概就相当于东方明珠。


▲ 山西应县木塔旧影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建学社记念馆供图)


这个塔由于是辽代的塔,所以非常地雄壮,孔武有力,很像金庸《天龙8部》里面写的萧峰所具有的契丹人的气势。外观是5层,内部如果加上暗层其实有9层。

梁思成和他的得力助手莫宗江两个人,花了整整两个星期时间,就把这个塔从下到上1层1层地全部都丈量了。最后摆在他们眼前的困难是塔顶和10几米高的塔刹。


▲ 山西应县木塔立面渲染图(左) 剖面图

(源自《梁思成图象中国建筑史手绘图》)


据莫宗江后来回想,他们两个人从塔刹基座1个维修用的小门走出来,就来到了屋顶上。本来这个塔刹的顶上有8根铁链拴着屋顶的8个屋角,避免大风把塔刹吹走。由于年久失修,大家可以看到,这些铁链就垂下来了。

梁思成竟然就握着冰冷的铁链双足悬空爬上去了。学生1看老师都带头爬了,只好硬着头皮也随着爬上去。他们两个人就把塔刹也丈量下来。

你看这张照片很珍贵,是梁思成拍的。为何呢?由于左下角是莫宗江。我们可以看梁先生为了拍这个塔刹,把镜头取全,还得退到屋顶比较远的地方,很危险。


▲ 1933年梁思成拍摄的应县木塔塔刹照片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建学社记念馆供图)


今天应县木塔由于歪得太利害,不让大家登上去了。10几年前我是学生的时候我登上过顶层,发现顶层全部都是飞鸟在鸣叫,这些鸟可能真的把这座建筑当作1棵参天大树。我们可以想象梁莫当时登到这个塔刹的时候,这些飞鸟已在他们脚底下盘旋。

梁思成同时期有1个学者叫傅斯年,形容考古工作有1句名言,叫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梁莫2人测绘这个应县木塔就真是上穷碧落,而且他们只要1松手就真的下黄泉了。

讲了半天梁思成,我们开始说1下林徽因。我看到很多人精神为之1振。


▲ 1932年的梁思成与林徽因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建学社记念馆供图)


林徽因其实也是中国营建学社的成员,而且实际上梁思成绝大部份的古建筑考察她都是同行者。即使是这类要爬梁上柱进行测绘的危险工作,林徽因也是巾帼不让须眉。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照片是梁思成林徽因两个人,在天坛祈年殿的屋顶上的合影。所以林徽因曾特别自豪地宣布,自己是古往今来第1个登上天坛屋顶的女人。


▲ 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天坛祈年殿屋顶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建学社记念馆供图)


下面我们能看到这张照片是林徽因在正定开元寺钟楼的梁架上面。我觉得林徽因其实不但是第1个登上古建筑的女人,而且多是唯逐一个曾穿着旗袍登上古建筑的女人。


▲ 1933年林徽因在正定开元寺钟楼梁架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建学社记念馆供图)


现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每一年都有古建筑测绘,我常常鼓励女同学们向林徽因学习,穿上旗袍,爬上脚手架,至今也没有人有这个胆量。

由于身体和家庭的缘由,林徽因很遗憾地错过了应县木塔之行。可是身在北平的她也没闲着,她用了1种即使是今天看来也非常前卫的方法和梁思成合作€€€€她竟然把梁思成和莫宗江的测绘工作进行了1次现场直播。

直播的方法是甚么呢?她在1933年10月7号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写了1篇报导,报导如火如荼进行当中的测绘工作。而且很成心思,她用略带抱怨的口吻描写了梁思成对应县木塔朝思暮想的情形。由于写得很精彩,我给大家念1念:

我最初对这应县木塔仿佛并没有太多的热情,缘由是思成自从知道了有这塔起,对这塔的关心,几近超过他自己的平常生活。凌晨洗脸的时候,他会说“上应县去不应当是太难吧”,吃饭的时候他会说“山西都修有顶好的汽车路了”。走路的时候,他会忽然间笑着说,“如果我能够去测绘那应州塔,我想,我1定……”


他话常常没有说完,或许由于太严重的事怕语言亵渎了。最难受的1点是他根本还没有看见过这塔的模样,连1张模糊的相片或翻印都没有见到!

梁思成很成心思,为了看1眼木塔的照片,他想了1个奇招。他写了1封信“探投山西应县最高等照相馆”,竟然弄到了1张应县木塔的照片。

所以林徽因哭笑不得地写道:我只得笑着说阿弥陀佛。他所倾心的幸而不是电影明星。

这边正在冒着生命危险测绘木塔的梁思成给林徽因写来了家书,我在有篇文章中叫它《木塔下的情书》。梁思成写道:

今天正式地去拜见佛宫寺塔,(即应县木塔),绝对的Overwhelming,好到使人叫绝,喘不出1口气来半天!……


我的第1个感触,便是惋惜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不然我真不知你要几体投地的倾倒!回想在大同善化寺暮色里面向着塑像瞠目咋舌的情形,使我愉快得不愿忘记那1霎时人生稀有的,由审美本能所触发的锐感。……


这塔真是个唯一无2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甚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期,和那时期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我们发现这对研究古建筑的伴侣虽然相隔两地,但是默契10足,用今天的话讲好像有1点秀恩爱的意思。实际上他们两个人心中对中国古建筑1生不渝的爱,才是两个人情感最牢固的基础。今天有许多人对梁林都有很多的误解,我想他们大概是不明白这1点。其实上面提到的这1些,我想是这两个人最真实的1面。

梁林考察古建筑人生的黄金时刻产生在1937年6月至7月€€€€他们2人和莫宗江、纪玉堂组成的调查队,在山西5台山发现了佛光寺唐朝大殿。


▲ 佛光寺全景俯瞰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建学社记念馆供图)


为何说这是他们人生当中的黄金时刻,是由于在此之前,一样对中国大地进行过广泛长时间调查的日本学者已断言,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木结构建筑,没有1千年以上的木构建筑,如果想看唐代建筑必须去日本。

这对当时的中国营建学社的每个人都是1种刺激。从1932年到1937年,梁思成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许许多多两宋辽金的木构建筑,就是没有发现唐代建筑。

可是历史就是这么偶合。在1937年77事变产生前夕,他们终究梦圆佛光寺,发现了唐代建筑。


▲ 佛光寺大殿正面仰视


我的好朋友王军先生通过考察,最后考证出来,在1937年7月7号这1天,梁思成向北平的中国营建学社发去1封电报,汇报了发现唐朝建筑这个特大喜讯。去年2017年正好是梁思成他们发现佛光寺大殿80周年,所以非常有记念意义。

发现佛光寺唐代大殿有1个小插曲。他们1行人见到这座大殿,欣赏它的外观,斗€€雄大、广檐翼出,全部庞大豪迈之象,1望而知是唐末5代之物。这是他们根据多年来的考察和看了很多文献取得的经验,可是找不到确实的证据证明这座建筑是唐代的。


▲ 佛光寺大殿近景


电焊工工作服的颜色

这个时候林徽因又再1次立了大功。由于她是远视眼,只有她1个人发现大殿的梁底下模糊刻着字。大家就赶快搭起脚手架,然后用布擦去梁底下的千年尘垢,终究看到了梁下题记。把这些题记和殿前经幢上的碑文再相互印对,最后发现大殿建于唐大中101年,也就是公元857年€€€€佛光寺大殿确实是唐朝建筑无疑。

他们这次旅程真像是梦回唐代1样。不但如此,大殿的内部还有35尊唐朝的塑像,有面积很大的唐宋壁画。如刚才所言,梁底下还有唐人的书法。所以梁思成把佛光寺大殿称为中国第1国宝。


▲ 佛光寺大殿内部全景

(左右滑动)


我们看两幅特别珍贵的照片。左侧这1幅是梁思成先生在佛光寺大殿工作的背影。右侧这个就更有记念意义了,这是林徽因和佛光寺大殿的捐资人的塑像的合影。


▲ 左:梁思成在佛光寺大殿中的背影

右:林徽因与宁公遇塑像合影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建学社记念馆供图)


这个资助人也留下了名字,她叫宁公遇,是当时长安的1个贵妇。当时林徽因看着梁底下的题字里面就有“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的字样。所以这是两个和佛光寺大殿有很深的渊源的女士的合影,虽然她们所处的时期相差大概有1千多年。

下面很不好意思,给大家展现1下我年轻时候的老照片。大学3年级的时候,我跟我们班3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受梁思成林徽因精神的感化,不知天高地厚组成1个新营建学社,开始重走梁林考察古建筑的线路,固然也免不了有许多这类爬梁上柱的工作。



回到学校以后,我们就用当时最最早进的电脑科技,用3维技术来复原古建筑。大家可以看照片里的电脑很有年代感,可是那时候的电脑是非常珍贵的财产,我们4个人在共用1台电脑。



当我们费了9牛2虎之力,做出了数字化的佛光寺以后,我们特别激动,我们在建筑系里做了1次演讲。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演讲的题目叫《梦回唐代》,连海报的创意灵感都是来源于我们最酷爱的摇滚乐队唐代乐队。



当时我的这个造型是对照唐代乐队著名的鼓手赵年的造型。今天得知有幸和传奇鼓客房夏季短工作服
手赵牧阳先生同台,我也是非常非常地激动。

人文的部份告1段落,下面我们将进入科技的部份。为了跟大家更好地沟通中国古代建筑的高科技,我可能需要画1些图。

通过对上面3个典型建筑和1系列相干的古建筑的研究,梁思成终究初步破译了《营建法式》的密码。特别是在对独乐寺观音阁的研究当中,他发现这座建筑虽然有不计其数个木构件,竟然1共只有6种规格。这说明它是1个高度标准化的设计,这是中国古代建筑非常重要的秘密。

这个秘密在《营建法式》这本书中是怎样表达的呢?有1句非常重要的话,叫“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这里这个木材的材字,它指的是标准木材。


《营建法式》把这个标准材的断面规定成是3:2。还让它具有了很高的科学的受力性能。并且把这个材分成8个等级,用来盖范围大小不等的建筑。

《营建法式》里还有1段很重要的话,说“凡屋宇之精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分,以为制度焉。”


▲《营建法式》大木作制度“材有8等”示意图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建学社记念馆供图)


这么复杂的1句话,简单地解释说,是指1座木结构建筑浑身上下各种重要的设计尺寸,其实都是以材为基本的模数。模数化的设计是中国古代建筑很重要的1点。

甚么是模数呢?简单地说,今天我们说如果有两个人长得1模1样的话,我们说他们像1个模子刻出来的。所以这个标准材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模子。

我们举1个形象1点的例子。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建筑里有斗€€,这个像漏斗1样的形状的木结构构件,叫斗;所有这些长条形的像弓1样的木构件就叫€€。


▲《营建法式》斗€€各部份名称示意图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建学社记念馆供图)


很重要的1点是,所有的€€的横断面,其实都是1个标准材,不管它位置在甚么地方、名字叫甚么。不但如此,所有用来连接斗€€的这些枋,它们的横断面仍然是标准材。



标准材占据了1个木结构建筑绝大部份的材料。我们可以想象,这些标准材可以在1个工厂里大量地生产,然后搬到工地现场进行加工和组装,这样就大大加快了中国古建筑建造的速度。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建造神速的神话。比方说唐长安的皇宫,大概3倍于今天的北京故宫,10个月建成。再比如说历史上曾存在过的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武则天时期的明堂,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是当代学者的复原图。


▲ 武则天明堂复原效果图

(王贵祥复原)


明堂宽和深差不多都是90米,占地面积大概4倍于今天的故宫太和殿,高接近86米,比应县木塔还要高,这样的1座皇皇巨构不到1年建成。

还有个更好玩的例子。唐太宗时期的名臣魏车辆疏通保通员工作服
征由于为官清廉,到了家里都没有堂屋的地步,连李世民都看不下去了,就把皇宫中的1座小殿赏给魏征当他家的堂屋。这座小殿从皇宫搬到魏征的府第到盖起来,1共就花了5天时间,可能比诸位今天做家装的时间还要短。

中国古代建筑这类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最后真是带来了所谓的多快好省。

大家还记得刚才说过的那个老式的计算机吧,这是我们学生时期试图用计算机3维模型来研究中国古建筑时候的作品。


▲《营建法式》斗€€4铺作至8铺作计算机3位模型

(王南 袁牧 李路珂 田欣绘制)


把中国古建筑和计算机思惟1比较,就会发现二者是非常地相通的。我们可以根据《营建法式》做1系列的标准的木构件,构成1个模型库,然后在需要建造任何1个独特的建筑的时候,只要把模型调出来,修改1点尺寸就可以进行搭建。

比如说我们可以搭建如此复杂的佛光寺大殿,事实上大家看到的密密层层的斗€€都是标准件。


▲ 佛光寺大殿木构架

(王南 袁牧 李路珂 田欣绘制)


乃至我们还可以搭建独乐寺观音阁。


▲ 独乐寺观音阁高度标准化、模数化的木构架

(王南 袁牧 李路珂 田欣绘制)


当时我们还只是初出茅庐的4个小毛孩,竟然能够1起搭建了这么复杂的1座大殿(阁),这完全是由于古代匠人的智慧。

只是那个时期的电脑由于太落后,已有点跟不上了。当用电脑做这么复杂的1个3维模型的时候,它精疲力竭。到了后期我们每输入1条命令,都要等它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来反应。

林徽因后来在给梁思成的著作《清式营建则例》写的绪言当中总结了中国古建筑的精华,她说像《营建法式》这类标准化、模数化的设计,这类带有斗€€的木构架,就是中国古建筑的真髓所在。

梁思成做了另外1件特别有创造性的工作,他把中国古代这类“以材为祖”的木结构建筑,和西方古典建筑的Order加以比较,说它是Chinese Order。


▲ 中国古建筑的“以材为祖”与西方古建筑的“柱式”(Order)

(左图源自《梁思成图象中国建筑史手绘图》)

(右图源自《帕拉第奥建筑4书》)


在西方古建筑法式当中,是以柱子的直径来作为全部建筑设计的基本模数:1座神庙浑身上下的重要设计尺寸都是柱径的整数倍或分数。所以在这里西方的柱径就和中国古代的材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梁思成先生对世界建筑史的1大贡献。

到这里为止,基本上把梁林1代学者破译《营建法式》密码做了1个很扼要的交代。下面很惭愧,要跟大家谈1谈我近年来的研究,我试图破译的关于中国古建筑的1串新的密码。

甚么密码呢?我们知道在西方古建筑里除有Order,有这类标准化、模数化的设计之外,它们有着非常严格的对美的比例的寻求,特别是大名鼎鼎的黄金分割比例。

一样善于标准化、模数化设计,建造房子那末神速的中国古代匠人,他们有无对美的比例的寻求呢?这是我这些年来常常在思考的问题。换句话说,我试图破译的是中国古建筑的美的密码。

我们先看西方的情况。这是大家都非常熟习的1张画,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为何叫《维特鲁威人》?是由于维特鲁威是古罗马时期著名的1个建筑师,他写了1本特别着名的书,叫作《建筑10书》。


▲达€€芬奇《维特鲁威人》


《建筑10书》对西方古建筑的重要性,就像《营建法式》对中国古建筑1样。早在古罗马时期,他的书里除讨论Order,还讨论了人体比例,并且探讨了人体比例在建筑当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西方最钟爱的1个比例叫黄金分割对吧。这是文艺复兴的名画,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西方人认为最美丽的人体是符合黄金分割的。


▲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

(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如果我们说维纳斯的身高是a,从肚脐算起,她的下半身的长是b,上半身的长是c的话,那末黄金分割的意思就是a:b=b:c=1.618,接近这个值。

各位如果有兴趣,今天晚上回家,可以量1量自己的身材是否是黄金分割比例,就算自己的身高除以肚脐以下的高是否是1.618。

我们普通人算出来1般都会重庆政府工作服
大于1.618,为何?由于我们那个分母有点小,我们的腿有点短。所以今天为何大家都喜欢大长腿,逆天长腿,其实不是逆天,是接近黄金分割比例。

实在量出来效果不好怎样办呢?人类发明了高跟鞋来弥补这件事情。所以如果又爱漂亮数学又好的人,可以算1算自己要买多高的高跟鞋可以变成黄金比。你只要解这样1个方程式,就是(a+x):(b+x)=1.618。算出这个x的值,下次拿到高跟鞋店告知他,我要这个高度。

建筑里如何使用黄金分割比呢?这是西方建筑史上最负盛名的建筑,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帕提农神庙首先它的总高和总宽构成1个黄金比,这是非常精确的1个比例。换句话说,如果总高是1,总宽是1.618,这样它的正立面就构成了1个所谓的黄金分割矩形。


▲ 帕提农神庙正立面图

(源自《弗莱彻建筑史》第20版)


黄金分割矩形有1个甚么特性呢?很奇异,如果扣除1个正方形,剩下的又是1个黄金分割矩形;再扣除1个小正方形,又剩下1个黄金分割矩形。这件事情可以反反复复做下去,无穷尽。

如果我们把这些正方形边长构成的1/4圆弧连起来的话,就会产生1件很奇异的事情,我们得到1条非常优美的螺旋线,这就是著名的黄金分割螺线。

我们看1下用计算机准确制图出来的结果,就是这样。下次大家可以仔细视察1下海螺的形状。


▲ 帕提农神庙正立面分析图


在帕提农神庙的身上我们发现,它其实在整体和局部反复地使用黄金分割。首先它的高宽比是黄金分割,然后它的总高和它的柱子之比是黄金分割,换句话说神庙的柱子就是它的大长腿。不但如此,上部3角形山花的高度和檐部的高度又是黄金分割。

这是为何帕提农神庙这座建筑具有1种永久的和谐的感觉,黄金分割是它的美的密码。

那末问题抛回给了中国建筑师,中国古代匠人有无类似的对美的比例的寻求?经过这些年的研究,我可以今天很兴奋地告知大家,答案是肯定的。那我们喜欢1种甚么比例呢?

现在我们也渐渐地知道了,固然是建立在很多先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特别是建筑史学者陈明达、王贵祥,天文考古学者冯时先生他们的成果。我近年来对将近500座中国历朝历代的经典建筑都进行了分析,渐渐地发现了这个比例。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张就是《营建法式》的第1张插图,叫“圆方方圆图”。1个圆套方和1个方套圆,这里面隐藏甚么比例的玄机呢?



说出来也简单,其实就是1:√2。1个正方形的边长和它外接圆的直径,或它对角线的比是1:√2。如果我们把上面这张图的这个正方形也画下来,就能够发现这张图里面小正方形的边长与大正方形的边长也是1:√2。



有的人可能会问,中国古代匠人知道√2这件事吗?√2可是1个无理数,无穷不循环小数。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无理数这件事情以后就特别痛苦,世界上怎样能有没有理数呢,很多数学家就疯了。

中国古代匠人不操心,中国古代匠人用1个简单整数比来对付它:匠人有1句口诀叫方5斜7。甚么意思呢?正方形边长如果是5,对角线约等于7。我们知道√2约等于1.414对不对,7除以5等于1.4€€€€很接近了嘛。



《营建法式》的作者李诫嫌这个太粗糙了,怎样能这样呢?他给了1个141:100,这下好多了,1.41,更接近了。这是中国匠人的智慧。

刚才我们说了黄金分割矩形的奥妙,那末√2矩形€€€€1个边长是1:√2的矩形有甚么好处,有甚么奇异的地方?好处就是切完1半以后还√2矩形,再切1半还是,再切1半还是。

现代纸张的设计就利用了这1点,所以A0纸的1半是A1,A1纸的1半是A2,A2纸的1半是A3……反反复复地切下去。各位如果拿到正常的1本书,那本书的形状就是1个优美的矩形。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形状在中国古建筑当中的应用。我们还举前面说的这3个建筑:佛光寺大殿、观音阁和应县木塔,来看√2比例是怎样在设计当中应用。

我们先看佛光寺大殿,唐代建筑。


▲ 5台山佛光寺东南大学殿立面图

(源自《佛光寺东南大学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


如果以佛光寺大殿的总高为边长做1个正方形,再以它的对角线做1个弧线,恰好是它总宽的1半。大家看出来了吗?我们还可以对称地做这半边。再做1个正方形,以对角线做1个弧线,就把这半边也铺满了。



换句话说,如果总高是1,总宽是两个√2,它的正立面是两√2矩形。



我们再来看佛光寺大殿的平面。它的平面是1个回字型,在这个回字型当中,最最重要的是中间这个核心空间,这里是供佛像的空间。这个形状跟刚才1样,又是两个√2矩形组成。换句话说这个空间的形状和正立面是1个类似形。


▲ 5台山佛光寺东南大学殿平面图

(源自《佛光寺东南大学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


还没完,我们来到佛光寺的核心,它的剖面图,这时候候我们已能看到大殿里供奉的所有佛像了。


▲ 5台山佛光寺东南大学殿剖面图

(源自《佛光寺东南大学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

(其中塑像图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提供)


如果我们以中间这个最最重要的佛像的高度为边长做1个正方形,然后用圆方方圆图做它的外接圆。这时候候外接圆的直径等于甚么呢?等于它中央这个开间的宽度。换句话说,如果佛像高是1,中央这个开间的宽度√2。建筑是为这个佛像量身定做的,而且它们之间符合√2比例。

我们看1下计算机精确做图的结果,这大概就是佛光寺大殿当时设计的理念。


▲ 5台山佛光寺东南大学殿设计理念分析图


如果以这个黄色的正方形也就是佛像的高为1,那末中央开间的宽度√2。这个建筑的高度是4,然后它的宽是4√2。

就像帕提农神庙1样,佛光寺身上从整体到局部乃至到它的塑像,都在反复地使用方圆之间的比例。很惋惜帕提农神庙里的神像已不在了,不知道西方人有无做到这1步的控制。

下面我给大家看1个最利害的,独乐寺观音阁。这是独乐寺观音阁的剖面。首先独乐寺观音阁的总高等于它2层阳台的总宽,我们得到1个很精彩的正方形构图。


▲ 独乐寺观音阁剖面图

(源自《蓟县独乐寺》)


然后我们可以做它的内切圆,这个内切圆的内接正方形。小正方形的边长等于谁呢?等于里头观音像的高。大家能看明白吧?我们还可以接着再做这件事情,再来1次方圆圆方图,又得到1个更小的正方形。这个更小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观音所在的这个中庭的面宽。

我们来看1下真实的精确做图的结果。如果观音阁所在的中庭的面宽是1的话,观音像高就是√2,观音阁高是2。大家发现没有,在观音阁的设计当中,它在反反复复地应用《营建法式》里的圆方方圆图。


▲ 独乐寺观音阁设计理念分析图


最后登峰造极了,来到应县木塔。应县木塔的总高和它1层的宽度是个甚么关系呢?宽度是1的话,总高是2√2。总高和1层最重要的这个佛像的高度的关系是甚么呢?佛像高是1,总高是6。


▲ 应县木塔设计理念分析图

(底图源自陈明达《应县木塔》2001)


他们1直是把建筑和佛像进行了这类拴系。我把这类为佛像量身定做建筑的方法称作度像构屋。

大家还记得前面讲过雅典帕提农神庙的柱子是神庙的大长腿,总高和柱高是黄金分割,那应县木塔怎样做这件事情呢?应县木塔是令总高和最顶层的立柱以下的高度成√2比例,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中西方也算是异曲同工吧。

更成心思的事情在这儿。如果我们同时看应县木塔和佛光寺就会吓1跳,原来应县木塔的高宽比和佛光寺正好是旋转了90度。应县木塔的宽是1,高是2√2,佛光寺是高是1,宽是2√2。如果转个90度,塔就变成殿了,殿就变成塔了。



苏轼曾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这里可以改1改,变成横看成殿竖成塔。这是中国匠人的智慧。

如果跟大家细细分享中国古建筑里应用方圆做图的话,讲3天3夜也讲不完。我们来讲1说为何匠人这么痴迷于应用比例。

其实《营建法式》这本书里有答案。在配合“圆方方圆图”这个插图的文字当中,《营建法塔里木油田工作服
式》引了更古老的1本书《周髀算经》的1段话。大家知道《周髀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数学和天文学著作,这段话很重要:“万物周事而圆方用焉,大匠造制而规矩设焉。”


▲《周髀算经》中的“圆方图”与“方圆图”


圆方、规矩,说明反反复复应用方圆做图的比例实际上是古代大匠设下的规矩。规矩这两个字不就是历代匠师都挂在口边的话吗?我们今天也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更重要的1个理由,我相信在坐的每位都耳熟能详的1个词,叫天圆地方。这就触及到了中国古代人的宇宙观。实际上匠人在应用这些比例建造建筑的时候,是意味着中国古代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1种寻求天地和谐的文化理念。

所以如果我们把西方的杰作和中国的杰作放在1起的时候,就非常清楚了:所谓的黄金分割是西方建筑美的密码,它造成了帕提农神庙1种永久的和谐;中国古人则用天圆地方的这类观念来建造出佛光寺大殿这样的建筑,一样到达了和谐完善的地步。可以说帕提农神庙和佛光寺大殿是中西建筑史上美的代言人,它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带着自己文化“营建的密码”。



下面我们要看1看中国的天圆地方的这个传统究竟有多久远。据天文考古学者冯时先生指出,早在5000年前新石器时期,在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里,奇异地发现了1组圜丘和方丘。这恐怕是中国最早的天坛和地坛。


上海铁路局工作服男

▲ 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圜丘和方丘

(王军供图)


这个圜丘就很像我现在站的这个位置。但是它是由3层圆环组成的,这3层圆环的直径之比竟然奇异的是1:√2:2。就像刚才的独乐寺观音阁1样,就像圆方方圆图1样,所以这件事情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里可谓是源远流长。

最后我向大家展现1幅图,我的先辈李乾朗老师在1席的演讲里也放过这张图,它是汉朝的武梁祠画像石里的“伏羲女娲图”。


▲东汉武梁祠画像石中的伏羲女娲图


我们可以看到,女娲同志手里拿着1把圆规,伏羲同志手里拿着1把矩尺。他们是在干嘛呢?他们在规天矩地创设万物,他们简直就是中国最早的建筑师。我们都听说过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进1步证明了她的建筑师的身份。

伏羲手里拿着矩这件事情义味深长。考古学家张光直指出,在商朝的金文里面,巫师的巫字是写作这个模样的,代表了两把垂直相交的矩尺,说明巫手里拿着矩,手持矩的人是可以规天矩地掌握权利的。



到此为止,把我破译的1些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高科技跟大家交代了1下。最后请允许我做1番痴人说梦,我们进入白天梦的环节。

我想和大家分享1下我平常待在执矩斋(书斋)里的状态。我的工作方法是把能够找到的古建筑的测绘图都找来,然后手持矩尺,在上面仔细地量,再根据实测的数据进行验算,试图找出古建筑的密码。

这样的1个研究的进程简直是让我欢乐让我忧。有的时候会由于觉得发现了真谛欣喜若狂,我在书房里又跳又叫。更多的时候实际上是被这个困难难倒,然后彻夜难眠。我印象当中光光是故宫紫禁城的总平面图的设计,就折磨了我不知道多少个日昼夜夜。

我最常常做的1个白天梦,是穿越回梁思成林徽因的时期,向他们汇报1下我的最新发现,听听他们是怎样评价的。如果能够穿越回北宋就更好,1定要找到《营建法式》的作者李诫同志问1问,这个第1张图“圆方方圆图”到底说的是否是我发现的这个秘密呢?

固然也要回到佛光寺、观音阁、应县木塔的工地,找到当年的建筑匠师乃至是雕塑匠师问1问,你们是否是1起坐下来开过会、商量过,要让建筑和雕塑之间有很好的比例关系呢?乃至干脆穿越回伏羲女娲的年代,问1问你们2位1手执规1手执矩,是在画圆方方圆图吗?

范仲淹在他的《岳阳楼记》里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么多年来,我觉得我自己就是予尝求古匠人之心也。我想如果真的穿越回去,这些伟大的古代先辈1定会拍拍我的肩膀微笑着说,小朋友啊,你还挺敢想的喔。不过还是有很多很多密码你没有破译出来,还好你还年轻,你可以继续努力。

这个时候我的梦就醒过来了。

今天的演讲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分隔线----------------------------